心理健康按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,但不管什么标准,都有一些固定的内涵,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从这些内涵中就可以判断出来。 第一个:内外论。 心理健康需要兼顾内外。外是指人际关系良好,行为符合规范;内是指内心需求得到满足,心理机能正常。不符合内外论的有两种人,一是只顾自己需要的满足,不顾社会规范,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,无所不做,这种人一般具有社会破坏性;另一种人千方百计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,但又感到苦恼,因为自己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。 所以,只有行为符合外界的规范,又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,才是心理健康的人。 第二个:平衡论。 平衡是指太极的中间,不是两极。内心阴阳平衡,积极阳光太不过度,略有消极但完全能控制住。一些满足现状,不思进取的人,表面上看起来是平衡,但不符合阴阳平衡的特性,没有阳光积极的一面;而左右逢源,上下讨好的人也不是平衡的人,他们的思想也没有真正阳性的一面,而是内心的阴暗,这也是内心不平衡的。 第三个:层次论。 如果把清除过度的紧张不安而达到内部平衡状态称作“消极的”或“低层次”的心理健康,应该提倡的是“积极的”或“高层次”的心理健康。这种状态意味着总有高尚的目标追求,能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,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,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,寻求生活的充实。它的实质就是老有追求,始终是一个平衡------不平衡------平衡的过程。 第四个:动态论。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。我们说心理健康,不是说没有失败,没有冲突,没有痛苦,而是能够有效地进行调整,并在这种状态下,保持良好的效率。 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,心理健康的人,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,看待周围事物。这种富有利他精神,能在尝试中付出,伸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。这种人追求高尚的生活目标,但他能放弃作“完人”、“超人”的念头。比如目标非常崇高,可是我又达不到,就会有失败感。所以,一个心理健康的人,有目标,但目标不要太完美,既要积极进取,又要正视客观现实,有一定程度弹性的。 |